民间俗称农历七月是「鬼月」,道教则称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为七月鬼节掀开恐怖面纱;无论是中元节还是佛教的盂兰盆节,都存有追思先人宣导孝亲报恩文化的意义;回到民间生活,也多了一份与家人相聚及珍惜眼前人的内涵。在旧时,每年到了七月夏末秋初,正值丰收之际,天子会象征性地以新谷来祭祀先祖。这不仅是表达了对祖先的敬意,也是一种酬谢大地哺育之恩,庆贺百谷丰收的表现。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这句话广泛流传,反映了我国深入骨髓的礼仪文化——孝道。「孝」一种是父母在不远游的起居陪伴之孝;另一种则是慎终追远祭祀祖先之孝。反映在道教的科仪教化上,就分为了两种科仪体系,一是以《三官经》《北斗经》等禳灾植福为主的阳事斋醮科仪体系,如有一些善信经常请许老师为其父母建醮植福;二是以《度人经》《破狱》《施食》等度幽荐亡为主的阴事斋醮科仪体系,如一些信众去道观为过世亲人度化,希望他们不在阴狱受苦,早登仙界。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破血湖》,作为专门度化女性的斋醮科仪,它深切体现了子女对自己母亲的感恩和哀思。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白龙王许老师所提及的这两类科仪都承载着中国人对亲人深厚的感情与思念,是践行孝道的重要方式之一。《道门十规》「乃上古吁天瀹祭之礼。自灵宝天尊受元始说经以来,为立教之本」。古人因星象启示而有至尊精神,引申到家庭社会,就形成了尊崇祖先的意识。这种崇尚祖先并且以宗庙为依托的形式就是中国传统宗教的基本特点。道教当然也具备了这种特点。因为传统的祖先崇拜乃是崇本精神的积淀,而道教也讲崇本,只是这个「本」比起原始祖先崇拜来具有更深沉的意义。道教所谓‘本’推衍得相当远。从根基来看这个‘本’就是‘道’,或者反过来说‘本’就是‘道’」。故而道教以道为教,以科仪教化为立教之本。事实上道教科仪教化确实是起到了「以教化民」的作用,达到了「美教化,移风俗」的效果,是一种对孝道、人伦、德性的培育。《高上玉皇满愿宝忏卷之四除罪》云:「愿不孝父母罪消灭。愿不敬三宝罪消灭」。由此可见,在道教教义中不孝父母是一种罪,甚至是排在了不敬三宝前面,可见罪过之大。道藏首经《度人经》中亦提出了父母师长去世之后使其超脱的方法:「道言:夫至学之士,修诵上清三洞宝文,专持戒籙,幽栖山泽,清虑忘世。或积德行,阴功及物,父母师长,去世之日,欲济度死魂,使超登洞台,列名仙阶者,当以五香链汤。沐浴尸魂,以青缯朱书元始灵文一十二符,布着玄宫之内,一形上下,谓以卧符。枕上符,面上符,两手符,两足履中符,安心前符,椁四面符,凡十二道」。在道教科仪的过程中,也会让逝世者子女参与其中,如拈香、礼拜、上供。据《大明玄教立成斋醮仪范》记载:「教与正一,专以超脱,特为孝子慈亲之设,益人伦,厚风俗,其功大矣哉」。又云:「官民之家,若有丧事,非僧非道,难以殡送。若不用此二家殡送,则父母为子孙者是为不慈,子为父母是为不孝,耻见邻里」。时至今日,道教科仪一直承载着以「孝道」教化人心、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可见,科仪教化,它不仅仅是九天玉宇上的神 仙之术,早已与孝道文化和人伦道德融为一体的度人善事!于公而言,科仪教化是「美教化、益人伦」的国之大事,于民而言亦是「非僧非道,难以殡送」的家之大事,于教而言更是「特为孝子慈亲之设」的教之大事!道教孝文化之超拔法可广结冥福,也有祈祷先人保佑家人平安的意思,当中传承的孝道才是最终的意义。
传播正信道教信仰,功德不可思议!
点击更多视频分享
2024 运势
您的每一次转发就是一次蝴蝶效应,会有更多的人因您而种下一颗善的种子,您也因此结下一段善缘。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转发者及阅读者。